标签:豫东红脸王豫剧团
-
豫剧的流派祥符调
豫剧知识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。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。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,男声高亢激越,女声活泼跳荡,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。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,男声苍凉、悲壮,女声低回婉转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 祥符调,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的一个豫剧分支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...
2024-10-2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剧的伴奏乐器小鼓
豫剧知识小鼓,是壮、侗、彝、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。流行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区。 各民族的小鼓,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,在形制上也有区别,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、婚丧喜庆场合、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。 属双面膜鸣乐器,无固定音高, 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。 音色清晰、明快, 并伴有沙沙的声音,别具特色。 演奏方式分为单奏、双奏和滚奏三种, 其中滚奏法最具小鼓特色, 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,...
2024-10-21 0次
阅读更多 -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豫剧知识成立于清光绪年间,为县衙班头所组建,当地群众亦称为“五班”。早期知名演员有生角张尚、金玉、王虎,黑头郭林等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男演员先后有杨娃、李良富、王玉龙、刘群、李同新、唐玉成、黄儒秀、葛家彬、武志安,女演员先后有“大脚芳”、花桂荣、王桂荣、刘玉梅、杨秀荣、陈素花等搭班演出。该班曾一度有五杆旗之称:大花旗花桂荣,大红旗唐玉成,杏黄旗黄儒秀,雪白旗刘玉梅,小蓝旗陈素花。常演剧目有《前楚国》...
2024-10-21 0次
阅读更多